多年來,盤龍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松華壩水源區的生態環境保護,盤龍區環境保護局等多部門恪守職責、兢兢業業,持續有效地開展水源區生態文明建設,既保護了生態環境又保護了飲水安全,確保松華壩水庫飲用水源水質穩定在Ⅱ類水標準,保障了昆明北市區幾十萬居民的用水安全。
今日話題
千年夢想,一朝夢圓。大美盤龍,生態文明,和諧發展,環保成果凸顯,“盤龍經驗”已成全市學習典型。
強化責任
多部門攜手聯動
建立健全環保長效機制
成立松領導小組
多年來,盤龍區按照中央、省、市關于水源地管理保護要求,建立健全松華壩水源地管理保護專門機構,統籌協調開展水源地管理保護工作。
制定實施方案
根據規劃定位、政府主導、依法保護、屬地管理的原則,盤龍區制定了松華壩飲用水源區保護與發展實施方案。同時,盤龍區加強目標任務考核,建立科學的考評體系,把水源地管理保護工作納入各級各部門年終綜合考核內容。
組織視察、詢問
盤龍區人大、政協認真履行法律、民主監督,多次聽取水源區保護工作匯報,組織環保視察、專題詢問等活動;盤龍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走到一線,狠抓督查抓落實;政府各部門認真落實環境保護一崗雙責,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形成了各級部門分工負責、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加大資金投入
有了長效機制,還要有資金保障。盤龍區把水源保護的財政資金籌集和監管作為重點工作,將建設資金列入本級財政預算,切實加大資金投入的力度,同時多渠道籌集水環境治理和生態建設項目資金,確保建設資金到位。自2008年以來,盤龍區環境保護投資指數均超過3%。
多措并舉
構筑三道生態防線
確保水質穩定在Ⅱ類水
砥礪前行五年,盤龍區從基礎設施建設、生態環境建設、傳統文化保護、公益性設施建設、農村社會事業發展、農民增收等各方面入手,全面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盤龍區嚴格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通過建立健全水源地管理保護政策,加強生態建設,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加大水環境綜合治理,加強水源區水質監測,強化水源區監管、執法和應急能力建設,健全水源區日常管理機制,在水源區內構筑了“生態修復、生態治理、生態保護”三道防線,確保松華壩水庫飲用水源水質穩定在Ⅱ類水標準。
環保離不開宣傳,盤龍區將水源地宣傳教育工作納入各部門日常性工作,不斷探索創新水源保護宣傳教育模式,全方位立體式的宣傳教育活動,宣傳水源地管理保護法律、法規、政策和知識,讓廣大群眾懂法守法,自覺參與水源地管理保護工作,營造愛水、惜水、護水的良好社會氛圍。
穩步推進
盯住水環境綜合整治
積極探索環保新途徑
“十二五”期間,盤龍區累計投資18560萬元,通過分階段、分區域、分重點地開展污染治理項目,實施完成松華壩水庫水源保護區水環境綜合整治工程,涵蓋垃圾處置、河道整治、龍潭源頭保護、生態修復、農田面源污染控制等領域,逐步解決了污染問題,削減入庫量,提升水質;
“十三五”期間,盤龍區開展松華壩水庫徑流區龍潭、重點水庫水源保護工程,冷水河水環境綜合整治工程,重點進行泉眼、蓄水塘、排水通道、生態河道改造,河道防洪治理、綠化景觀提升、綜合隔離護網、視頻臨近體系建設,全面提升入滇河道水質,保證河道防洪標準。
今年以來,盤龍區全面落實河長制和河道生態補償工作,擬定了《滇池流域生態補償辦法》《盤龍區河道水環境質量綜合排名考核辦法實施細則》《河長日常巡查制度》及盤龍區人大、政協河長制工作督查方案等一系列制度,出臺并嚴格落實盤龍區《全面深化河長制工作實施方案》,做到河長制工作全面覆蓋。
值得一提的是,盤龍區環境保護局總是不斷積極探索水源區保護與發展的新途徑:完成了鐵沖、周達、老壩、雙玉、鼠街小流域環境綜合整治項目;完成了團結、雙玉社區污水處理示范設施建設;完成了鐵沖、小空山、三轉彎村等一批“美麗鄉村”建設,為水源區的保護工作積累了寶貴經驗。
全面鋪開
六大工程嚴控面源污染
從源頭削減污染負荷
在水源區,盤龍區完成了1045畝生態修復;2016年完成20.19平方公里水土流失治理;建立1250畝植保綜合綠色防治技術示范區,輻射防治8000畝;建設農村清潔能源并積極推廣太陽能熱水器、節柴灶等技術,努力提高農村新能源利用率;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并開展測土配方7萬畝、50畝水肥一體化示范,提高肥料利用效率,降低化肥用量;開展農村“清潔田園”工作,清除田間地頭農業生產廢棄物,控制農藥化肥等過量使用,推廣清潔生產實用技術,開展5萬畝秸稈還田、農作物秸稈資源化利用,農作物秸稈資源化利用率達到90%;回收廢舊農膜332.5噸,實施廢舊地膜資源化利用;集中收運處置垃圾,在雙龍、松華、滇源、阿子營4個街道辦事處分別建設1座垃圾轉運站,配置垃圾清運車24輛,全部運至垃圾焚燒發電廠進行無害化焚燒處理。
同時,盤龍區還不斷加大水源區產業結構調整力度:
在一級水源保護區嚴格限制發展,主要進行生態建設和生態修復;
二級保護區內實施禁花減菜、退耕還林等措施,重點發展經果林和水源涵養林,適度發展有機農業;
三級保護區內全面調整種植結構,推廣有機生物肥和化肥用量少的作物種植,從根本上減少化肥施用量,加快調整水源地產業結構,最大限度地減少農業生產對水源地生態環境的不利影響。
嚴格把關
實行環保和準入制度
嚴管嚴查監測水質
多年來,盤龍區在水源區實行最嚴格的環境保護制度和準入制度,建立完善了水污染防治聯動協作機制和嚴格監管所有污染物排放的水環境保護制度。截至目前,松華壩水源保護區內除2家在嵩明縣管轄時期持排污許可證企業外(其中一家已停產多年),未新增其它工業企業建設項目。
盤龍區環境保護局每年加大巡查頻率,定期或不定期巡查水源區,加大環境監察執法力度,強化水質監測,逐步落實完善環境監督執法機制,還經常牽頭組織城管、農林、水務等部門沿水源區河道、庫區兩側進行多次環境安全隱患拉網式排查,對水源保護核心區內的畜禽養殖戶進行取締,嚴格控制農村面源污染。
對癥下藥
狠抓保護薄弱環節
創新工作機制整改鞏固
盤龍區不斷加強產業結構調整,減少化肥農藥施用,嚴禁畜禽規?;B殖,推廣生態循環農業,垃圾全部收集清運無害化處理;繼續加強生態建設;加強水源涵養林建設,加大水土流失治理、石漠化治理和植被修復力度,提高水源涵養能力;加快水源區生態環境改善方案編制,繼續推進生態村、新農村、美麗鄉村、衛生村建設;不斷落實河長制和滇池流域生態補償辦法,對滇池流域河道水質、水量斷面及污水治理任務進行考核,積極開展生態補償行動。
盤龍區委、區政府強化擔當意識,全區黨員領導干部充分發揮帶頭表率作用,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市關于生態文明建設的決策部署,自覺遵守生態環境保護方面法律法規和規定,對于發現水源區生態環境和水資源保護方面的違法行為敢于調查、敢于追責,同時勇于擔當,積極作為,不斷加強與人大及其常委會的聯系溝通,充分發揮人大監督作用,推動水源區環境保護主體責任的有效落實,建立了覆蓋所有街道、村莊的水源區保護生態屏障,實現了盤龍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相融合。
聲明:所載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參考,交流之目的,轉載的稿件版權歸原創和機構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