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嘉興市生態環境局嘉善分局監測站的工作人員來到縣城康濟橋上,對市河進行水質檢測。“今天主要是采集地表水,現場檢測水的PH值、水溫、溶解氧等。”檢測人員姜祥榮介紹,每月月初,都要對嘉善的20多個點位進行水質檢測。
水是生命之源,
對于水環境治理,
我縣從不馬虎。
今年以來,嘉興市生態環境局嘉善分局將水環境治理工作放在首位,通過提升水質、保護水源、修復水生態等措施,重點推進水環境治理。
有數據顯示
1~10月,嘉善縣出入境交接斷面水質考核為良好。
1出境斷面高錳酸鹽指數、氨氮、總磷均好于入境斷面。
2氨氮、總磷與去年同期比均有所改善,改善率分別為25.93%、8.03%。
314個縣控斷面水質均能達到Ⅲ類,占比為100%,Ⅲ類斷面較去年同期增加2個,提高18.2%。
4嘉善縣飲用水水源地水質為Ⅲ類,水質達標率持續保持100%。
無人船
“對于斷面水質,我們聯合縣治水辦,每月向主體通報全縣水環境質量監測情況,同步抄送縣有關領導,從而提高主體重視程度,主動開展治水工作,科學實施調水截污等措施,積極改善常規地表水斷面水質。”嘉興市生態環境局嘉善分局水氣科負責人薛李銘說,在交接斷面水質提升方面,針對池家浜水文站、紅旗塘大壩、楓南大橋、清涼大橋交接斷面進行無人船走航監測、暗管探查,結合排查結果針對疑似點位進行分析匯報,對疑似暗管實施封堵。通過生態攔截、船舶管理、內源排查、截污納管等形式防止污染物直入環境。以斷面整治為核心,投入1552萬元在9個鎮(街道)各建設1條氮磷生態攔截溝渠。
今年7月起,圍繞全縣4個出境斷面,嘉興市生態環境局嘉善分局邀請中國環科院和省環境監測中心對4個出境斷面及周邊支流開展水生態修復工程,總投資1.48億元,結合原生態做到應保盡保、應修盡修,進一步鞏固我縣出境斷面水質,守住浙江省水質的東大門。前期位于姚莊鎮的盛家灣試點工程率先啟動,同時對姚莊鎮開展生物多樣性調查和生態展示平臺建設。
薛李銘介紹,在控制水環境的同時,還積極開展全縣排污(水)口規范化建設,安排全縣各個鎮(街道)對轄區內的排水口和排污口進行徹底排摸,并結合污水零直排建設做好問題管道和排口應修盡修,補全缺失的排口標識標簽,建立統一管理檔案,建設全縣排口定位展示平臺,并逐步并入嘉善分局天地圖進行管理。
聲明:所載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參考,交流之目的,轉載的稿件版權歸原創和機構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